作者:自潮涌
我与《滕州日报》的结缘,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那时候《滕州日报》刚刚创刊,我从父亲单位那里能经常看到,喜欢阅读里面的文学副刊。我在枣庄三中上高中时,喜欢班里一个女同学,便写下一些诗歌装进信封,也不封口,委托这个女同学帮我到学校外面的邮局去寄——信件的地址就是《滕州日报》编辑部!我多么希望《滕州日报》能发表我的作品啊,借此表达我暗藏心底的情愫。结果投了许多次以后,我并没有在报纸上看到我的作品——也许真的没有被发表,也许那个女同学没有去投寄罢。
进入新世纪,我开始了默默无闻的教师生涯。每个办公室都订有《滕州日报》和《枣庄日报》,《枣庄日报》只有一大张没人喜欢看,《滕州日报》厚厚的一沓,内容丰富、色彩艳丽,每天图书管理员一送进办公室,同事们就都拿过来传着看一遍。这一张张散发着墨香、翻起来沙沙作响、赏心悦目的《滕州日报》,成为多少滕州人生活的一部分!等同事们都看完,我拿过来开始一张张翻阅,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看上一遍。看到有收藏价值的信息,就把那一张悄悄塞到桌洞里——每个学期末,我的桌洞里便积攒起厚度可观的“藏品”。每到星期五学校老师开例会,看吧,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张《滕州日报》,到了会议室一边听会一边反复看那一张报纸,想来老师们趁这个时机把报纸的精神吃透了。
后来,我看到报纸“荆泉”副刊上不时发表署名“马西良”的散文,写四季风景,忆乡村旧事,在记忆中好像我曾经有一个同学叫这个名字,这激起了我的好胜心,也开始写些散文寄给报社,试图用文章与朋友与世界对话。后来我才清楚,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不是我的同学,而是现在已经出版两本散文集《沉香》和《眷恋》的我市著名作家马西良老师。2011年3月4日下午,我在学校图书室翻看报纸时,在前一天的《滕州日报》文学副刊版上看到了我的名字,文章的题目已经从《鸟巢,鸟巢》改为《又见鸟巢》。这是报社发起的一次关于环境保护的征文活动,我获得二等奖。处女作发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幸福时刻,整整一天我都处于梦幻之中。后来,我又在《滕州日报》举办的各种征文比赛中接连获奖。看到自己的名字和一些经常在报纸上见到的名家排列在一起,觉得与有荣焉。有时,我的一篇文章恰好与我多年不见的同学的文章在一个版面上,或者与某名家作品同框,就仿佛彼此之间有了某种交流。一天,副刊主编陈融老师打来电话,说报社奖励我两份为期一年的《滕州日报》,问我寄送地址。我让把一份寄给老家已经退休的我的老师,一份寄给城里的舅舅。我想,这一方面能解除他们的寂寞,一方面也能让他们经常看到我的作品。
2011——2021年间,我在《滕州日报》发表了70多篇散文、诗歌、小小说,有时我头天发过去,第二天竟然见报了,让我惊喜不已。有一段时间,副刊“街坊”栏目,接连几期都有我的小小说发表。有同事说,自老师在《滕州日报》开专栏了。这些写凡人小事的短文,在我的熟人中引起热议,有人专门找来报纸看写的是不是自己,个别与我有些过节的人也对我客气起来。2012年暑假,我到还位于府前中路的《滕州日报》社去领稿费,在楼梯上与一位身穿碎花连衣裙的女子擦肩而过,后来在总编室又见到她,她说:“你就是自潮涌,我还发过你两篇文章呢!”我这才知道她就是陈倩编辑。不及言谢,她已如惊鸿一瞥离开了。2015年夏天,我冒雨参加了在墨香圣府售楼处《滕州日报》举办的一次读书会,在读书会上,陈融老师评价了我的作品,并真诚地给我指明写作方向。
《滕州日报》版面众多,适合各类人群阅读。一报在手,小城大事小事尽在掌握,既有新闻,又有文艺。我从这里洞察社会百态,了解古滕秘事,欣赏文坛风流。我庆幸小城有这样一份报纸,读《滕州日报》是滕州人的幸福时光,她也是建设“中华善城,现代滕州”的引领力量!
感谢《滕州日报》,是她给了我发表作品的平台,给了我最初的激励,让我得以磨练文笔、抒发情怀,成为一个本土作家。
感谢《滕州日报》,是她让我结识众多文友和老师,一起走在这风光无限的文学旅途。
感谢《滕州日报》,是她陪伴我度过了三十年岁月,点点滴滴,温暖了我的人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