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开良:旧县衙的千年往事-百家乐凯发k8

燕开良:旧县衙的千年往事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4-04-17  浏览量:  栏目:文化

  滕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古迹像天上的群星璀璨耀眼,像大海的珍珠熠熠生辉!就让我们漫步于历史的长廊,走近风雨沧桑的千年古县——滕州,回眸千年衙门的往事,感受沉淀千年的旧县衙气息,缅怀不寻常的历史。


  前不久,因老家有事,我由南京回到了滕州。当我走到府前中路的旧县衙遗址公园(九州清晏市民广场)南门时,不由止住了脚步。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历经风雨千载的旧县衙。


  1981年7月16日,我学业期满,自带个人档案,由外地回到原籍滕县等待分配。我在滕县人事局报到后,人事局干部科的张科长带我参观了县政府大院,重点向我介绍了旧县衙(人事局西侧隔路就是县政府第一会议室——原旧县衙大堂)的千年沧桑历史。从此,我对县政府大院(旧县衙)产生了兴趣,滋生了向往!


  后来,我有幸参加了滕县县委机关招聘干部考试,笔试在县委党校,面试及答辩在县政府第一会议室,考试顺利过关,被县委机关录用从事档案工作。当时,县委院称北大院,县政府院称东大院。由于工作需要,我经常去东大院有关单位进行档案业务指导。每当在县政府第一会议室开会时,我的心情就特别激动,耳边好像响起了千年前冤民击起的鼓声,眼前仿佛出现了旧县令升堂审案的场面。数十年来,我亲眼见证了滕州老县城的繁荣和县政府、县委的历史变迁及撤县设市后的党政组织沿革,留下了许多人生的记忆。


  2006年10月,市委、市政府两个大院的机关部门,全部搬迁到北辛中路“滕州市政务中心”办公。原市政府址(旧县衙遗址),一部分建成了滕州旧县衙遗址公园(九州清晏市民广场),一部分建成了九州清晏小区;原市委址成了“新兴小区北区”。人们往往有喜新厌旧的坏毛病,我也不例外,搬到市政务中心办公之后,尽管原县(市)委、县(市)政府近在咫尺,我却多天不曾过去看看。直到有一天,我无意间发现,市委、市政府两大院先后被拆除了,政府院只留下了“旧县衙大堂”,其它建筑都不见了,要寻找当年的记忆,哪还有可供参考的蛛丝马迹?


  “嘀!嘀嘀……”一阵小汽车的鸣笛声,把我从思绪中拉回。我接着步入了公园的善国门、谯楼门、仪门,走向旧县衙大堂。由于时代的变迁,如今,旧县衙大堂内的原匾额(明镜高悬)、刑签、刑具、仪仗等早已不复存在(只有现代仿制品),就连大堂地面上专门为百姓设立的跪石也早已不见了踪影,那见证过五百年来滕县沧桑巨变的大堂廊柱、墙壁和高大宽阔的屋顶,仿佛在向游客娓娓诉说着当年的故事。我抚摸着大堂的墙壁、廊柱,好像走进了千年前的衙门、五百年前的旧县衙大堂,仿佛触摸到了古老滕州的历史脉络,似乎感觉到了历代旧县令升堂办案的气息,思绪不由得走进了古滕的历史。


  古滕国国都(故城)遗址,在今滕州城西南十四里的姜屯镇东滕城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于今滕(原滕小国)境置滕县(废滕小国)、薛县,隶属薛郡,滕作为县名始见于史册。西汉初,汉高祖(刘邦)析小邾置蕃县,治在今滕州市区西郊蕃县故城(滕故城址由今姜屯镇东滕城村迁至今滕西蕃阳街),即京沪铁路西侧旧蕃阳街,夯土城墙,隶属豫州刺史部鲁国。隋开皇六年改蕃县为滕县,开皇十六年升滕县为滕郡,郡治滕县,不久又复滕郡为滕县,治在蕃县故城,属徐州部彭城郡。唐代前中期,滕县沿袭隋制,域境未变,治所未迁,仍治故蕃县城。唐代后期的滕县旧城,即原蕃城因多年未修缮,已经破败残圮,为巩固治所,遂于唐元和十二年(817年)东移二里(治在今铁路东市区中心——旧县衙遗址公园),借助地势,取原黄山岭土,挖壕圈围夯筑方城,同时,筑建县衙(滕州旧县衙),至今已1200余年。


  明代时所建县衙的位置与唐、宋两代的县衙位置同地,民国年间的老县府和解放后的滕县县府,也是在明代初期滕县衙原址上维修的。明万历《滕县志》记载:“唐宋县治,金元州治,皆理此。公堂吏舍,凡百一十六间,高明硕大。元末毁于兵,洪武二年重修,续修于成化、弘治间,规制始备。”中为正堂五间,堂后为琴堂,即弦歌堂。堂左为幕厅,右为銮驾库、甲杖库。在幕厅后堂前为戒石亭,石刻警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告诫历代官员要爱民如子、秉公执法、力戒贪腐。东西列六房、马科、承发司、架、阁、库等共30间。前为仪门,又前为大门上有谯楼,再前为坊枕街,原题“牧爱”,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更题为“善国”。可见,滕州旧县衙历经战火摧残和雷电侵袭损毁,历代都进行维修,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可旧县衙始终矗立在县城中心。现存旧县衙大堂仍保留完整,具有独特的明清建筑风格,据考证应为典型的明代所留建筑,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护城濠清淤,再次引南梁水(荆河水)入濠,城濠沿岸栽柳,池植莲藕,因绿树红荷而盛称“池莲四面”,为旧蕃阳八景之一,较胜他县之邑。


  宋代老滕县衙与苏东坡还有一段故事,据《容斋随笔》(南宋洪迈著)记载:公元1078年(宋元丰元年),范仲淹的四子范纯粹任滕县知县,把滕县县衙的公堂吏舍修葺一新,得到了时任徐州知州苏轼的大力赞赏。因苏、范两家私谊甚厚,苏轼遂视察刚修复好的滕县公堂,见其高大敞亮,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滕县公堂记》(又名《修公堂记》)。全文夹叙夹议,讲述了滕县公堂吏舍的修葺始末,指出地方官吏只有以身作则,廉洁从政,确保一方平安,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才是老百姓拥戴的好官吏。


  明洪武二年(1369年),山东布政使司济宁府卫所都指挥使唐某率军民将土城砌以砖石,知州薛原义创修梁坝堰(在今前洪村东)引南梁水(今荆河水)穿越黄山桥入护城濠。黄山桥在县城外东北附近,原黄山岭西北侧(今仍称黄山桥)。南梁水,《水经注》云其为“涓涓水”,《滕县志》又云其为梁溪水。洪武年间,官府在原古道的基础上改建为驿程大道。清末曾在城南驿道上,修阁门楼(像是“牌坊”)一座,滕人拔贡毛颖士题书“善国门(今荆河公园北附近)”。1985年,滕县政府在原驿程大道旧址上重修南北大路,因南段附近曾存有“善国门”,又因春秋战国时孟子称滕国为“善国”之美名,便定名为“善国路”。


  滕县故城的东门里街和西门里街、南门里街、北门里街,原为老城内通向县城四座城门的四条道路。建国初期的东门里街,是今府前中路的一部分,滕县老县衙就坐落在府前中路的东首。府前中路两侧、滕县老县衙遗址(滕县人民政府)附近设有滕县卫生局、劳动服务公司、法院、公安局、县政协、机关招待所、县委礼堂、武装部等机关部门,今均已拆迁,只留下了记忆。西门里街,因位于县城西门内侧而得名,建国前是较繁华的商业街,也是横穿老滕县城东西走向的交通要道。在我的记忆中,这条街在20世纪80年代曾为繁华的西门里市场,经营服装、鞋帽、日用百货等小商品,交易活跃,深受老百姓欢迎;这条街曾建有龙家牌坊、警报楼等历史老建筑,现在,更因有王家祠堂及书院街而声名远播。南门里街,位于现在奎文市场西面的南北街,是老县城南门里古街,在南门里街曾有国民书店,是1931年中共滕县特支(滕县最早的党组织)的驻地。北门里街,位于今《滕州日报》社(原滕县政协址)东侧,是一条南北走向街道,邻四方城小区,远近闻名的滕县铁牌坊就曾在此街东侧,坐东朝西。


  滕县城解放期间,县城人利用残毁的城墙旧土陈砖建筑房屋,一时管理混乱,城墙损毁严重。1952年,拆除城墙残余部分填西城壕建“新街(洋街加宽)”,即今南北走向的“新兴路步行街”。1985年拓宽善国路,所有城墙基土逐渐挖平用光。原工农兵剧场东侧及南门处,因民房占用墙基或作一山墙,仅存此残垣。20世纪90年代后期,城市大规模建设,民房拆除,改建高楼及修路,城墙残垣因此消失。府前中路西端与步行街交叉处,西面低洼地就是西护城河,东面高起入城内的位置是西城墙所在处。


  综上种种迹象显示,原老滕县城区为:荆河路为城南界,杏坛路为城北界,步行街为城西界,善国路为城东界。是南北、东西分别长约600米的小方城。


  新中国成立后,滕州旧县衙处一直作为县(1988年改称为市)人民政府驻地,旧县衙大堂一直默默地凝望着身边发生的沧桑巨变。2006年12月7日,滕州旧县衙大堂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滕州市旧城改造工程进行到“县衙大堂”附近,作为千年县衙处的五百年历史见证的旧县衙大堂何去何从?成了滕州人极为关心的一个话题。几经论证得共识,认为旧县衙作为滕州城区建设的历史见证,县衙大堂作为承载滕州自明代开朝第二年以来数百年历史的实物标本,不但不能拆掉,还要加以保护和完善。


  如今,滕州旧县衙遗址公园景色如画,繁华热闹,令人陶醉。以旧县衙大堂为中轴线,两侧的县衙仿古建筑中,陈列着古代官服、刑具、十八般兵器、讯杖、官轿、夹棍、鼓等,形象逼真。沿中轴线自北向南恢复了仪门、谯楼门、善国门,轴线西侧恢复了青砖灰瓦的传统民居,使县衙遗址一带古建筑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既能给市民提供游玩、休憩、观赏的场所,也能给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增加一个重要的砝码。


  滕州旧县衙,是一部记载古滕历史文化的史书,承载着滕州千年的沧桑变迁,见证着滕州过去的繁荣、衰落、再繁荣。漫步在旧县衙遗址公园,如同穿越岁月时空长廊,既可领略古代衙府的风貌,也可了解封建社会衙门的历史、政治、文化知识,也可寓教于乐、过把古代七品芝麻官的瘾;它让人们在欣赏奇妙建筑艺术的同时,也感受到封建衙门官府的威严气派,同时让人们感叹和追述它最后的繁华时光。


  滕州旧县衙及其“大堂”,浓缩了千年古滕的人文历史,是滕州人的骄傲。随着岁月的流逝,它已褪去了神秘的色彩,安然地守候着自己的淡泊和厚重,为这座古老的城市,留下了一片文化和宁静;它见证了滕州千年的发展历程,记载着古滕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江北保存时间较长、保存内容较为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衙门。在以后的岁月里,滕州人民会把“滕州旧县衙遗址”视为宝贝保护起来,让它焕发勃勃生机、大放异彩,为振兴滕州经济、发展旅游业做出贡献。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