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滕州·我们在行动”
镇街(部门)主要负责人系列访谈
目 录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马培安
全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美好家园”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魏超
打造交通新标杆 提升群众满意度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卢光智
聚焦群众需求 提升城市品质
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丁涛
体育惠民为幸福生活添彩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卫平
坚持“四项举措”筑牢民生保障根基
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 赵逢永
民生有保障 幸福有质感
全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美好家园”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马培安
今年以来,市住建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相关工作安排,全年共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76个,改造面积约185万平方米、受益居民约1.86万户;开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30个,城区新增绿地面积约60万平方米,新增海绵城市面积3.5平方公里;安装燃气泄露报警器用户4343户,全面完成燃气居民用户软管更换任务;新建供热管网7.5公里,新增集中供热住宅小区11个,面积135.9万平方米。
下一步,市住建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全面提升居住环境满意度:一是发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逐项现场查验、逐条整改落实,围绕解决居住小区道路设施、环境卫生、车辆停放、服务质量和老旧小区改造问题,逐一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研究制定整改,着力提升薄弱环节。二是积极开展“物业服务提升”行动,强化行业管理,规范物业市场行为,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基层主抓”,全力构建党建引领作用明显、物业管理规范有序、监督评价科学有效、人居环境温馨和谐、行业文明形象彰显的物业管理新格局。三是全力实施城乡建设计划,提升城市品质。在住建领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公园绿化、燃气供热、城市更新历史文化保护、老旧小区改造、村镇建设、棚户区改造等9个方面建设实施51个项目,总投资约51亿元,其中2023年计划投资约26亿元。
打造交通新标杆 提升群众满意度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魏超
市交通运输局历来高度重视群众满意度工作,尤其是今年以来,克服疫情防控和资金短缺等重重困难,实现了交通工作高质量发展:临滕高速全面启动,省道321枣梁线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改线工程加快推进;完成12座桥梁维修加固,县乡道大修提升和小修日常养护稳步推进,正全力争创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疫情交通管控“快精准稳”,行业管理扎实有序,“公铁水空”立体综合现代大交通格局正在形成,省级文明单位成色更足。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提升群众的满足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是加快交通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监督,督促各参建单位加快2022年度交通项目施工进度,大力实施高速公路、国省道、场站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剩余3座危桥改造,深化“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确保按时完成年度任务。二是优化交通行业管理。开展公交车、出租车不文明行为和驾校不规范行为治理,每月定期组织人员通过明查暗访和动态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手段抽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导企业整改,压实企业管理主体责任。三是提升交通服务水平。印发《公交行业优化提升工作实施方案》,重点整治公交车服务老年人、出租车漠视群众利益等各类问题;同时加大对投诉事项的查办力度,快查、快办、快反馈,形成查办震慑,减少行业投诉,提升群众满意度。
聚焦群众需求 提升城市品质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卢光智
近年来,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2年,全市新建、改建公园游园7个、口袋公园28处,新增停车泊位6200余个,“三馆两园一站”垃圾分类宣传阵地被评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实施321处城市景观照明规范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城市颜值品质。
下一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继续牢固树立“快就是大局,干就是担当”的理念,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牵引,着力在强化城市精细管理上下功夫。强化市容管理,重拳整治乱停乱放、乱摆乱占、乱搭乱建等“十乱”现象;深入开展遛犬不束绳等不文明行为整治,全面清理野广告,强化“门前三包”责任落实督导,确保不留死角、没有盲点。以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为抓手,着力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下功夫。结合“山水林田大会战”,加快公园绿地和“口袋公园”建设提升工程,实施道路绿带升级改造,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强化市政设施管养,推广实施智慧照明,打造“路平、灯明、草绿”的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导向,着力在强力推进问题整改上下功夫。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加快推进智慧停车二期项目建设,持续巩固餐饮油烟与生活噪声治理成果;联合相关部门和街道科学规划建设便民摊点群,用实招、实效、实绩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为重点,着力在深化镇域环境整治上下功夫。充分运用垃圾分类体验馆、主题公园等载体,加强垃圾分类指导和宣传,激发全员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加强镇域整治督导与考核,不断提升镇域环境整治水平。
体育惠民为幸福生活添彩
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丁涛
今年以来,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深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倡树叫响“健康滕州、体育先行”党建品牌为引领,聚焦聚力群众满意度提升首位任务,统筹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全市各类体育场地发展到246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7平方米,全民健身站点达到1371个,我市被授予“全国围棋之乡”称号,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被评为“山东体育强省建设先进集体”。
下一步,我们将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新期待,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全力办好人民满意体育。一是持续打好体育场地设施提升攻坚战。加强体育中心场地器材维护,坚持好每日早5:00至晚21:00免费开放制度,擦亮服务群众窗口形象。配合抓好荆泉公园等公园游园和口袋公园建设,加大健身步道、运动场地等设施供给,打造“15分钟健身圈”。二是持续打好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攻坚战。精心筹办市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近期继续举办太极拳、篮球、徒步展演等比赛活动。发挥22家单项运动协会作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进企业、进社区等“七进”活动80项次以上。强力推广广场舞,动员村村组队、镇镇初赛,市级举办决赛。推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向基层延伸,指导每个镇街年底前至少举办1场社区运动会。固定每周开展“悦跑星期六、满意新滕州”路跑宣传,打造“滕州善跑”品牌。三是持续打好公共健身器材更新维护攻坚战。加快枣庄市分配的166件健身器材安装,将惠及12个镇街的25个村居。抓好我市招标70套健身器材安装,改造提升不少于100个村居的健身设施。配合抓好8大片区76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因地制宜拓展活动场地、增设健身器材,逐步实现城区住宅小区健身场地、器材全覆盖,推动广大群众体育生活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坚持“四项举措”筑牢民生保障根基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卫平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聚焦群众满意度提升,持续强化措施、全力以赴优服务促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万余人,顺利实现年初既定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部门职能,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力争实现群众满意度提升新突破。一是全力稳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围绕就业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着力改善和优化就业服务,全力推进市人力资源市场提档升级;加大企业稳岗支持力度,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推动创业载体升级。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重点群体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二是大力优社保。深入实施“快办行动”,梳理社保经办服务难点、堵点,完善一站式办结服务,优化综合柜员制运行。继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保障基金安全,确保社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做好实体社保卡、电子社保卡的制卡、开通工作,逐步拓展电子社保卡应用场景,提高电子社保卡的使用率。三是倾力强人才。积极组织参加校园招聘、就业见习等活动,及时落实各级津贴补贴,帮助企业引进更多人才。积极指导申报省级及以上人才载体,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广泛引进高端智力来滕就业创业。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为各类人才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四是强力促和谐。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和工资支付监管平台推广应用力度,创新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机制。提高劳动保障案件调处效能,确保劳动维权案件法定时效内结案率100%。坚持“调解优先、仲裁为辅”,不断健全调解体系,稳妥化解劳动争议,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民生有保障 幸福有质感
一枝一叶总关情,念兹在兹是百姓。市残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残疾群众的桥梁纽带,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总目标,扎实办好残疾人领域民生实事。今年以来,对340名残疾儿童开展康复救助,实施脑瘫手术33例,精准康复服务人数达39223人,有需求康复服务率达100%;举办4期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128名残疾人;实施685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开展“满意滕州·阳光入户”大走访活动,摸清全市4万余名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和需求,打通服务残疾群众“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市残联将进一步提高认识,主动履职,始终以残疾人的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量体裁衣,用心用情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建立健全以残疾人康复服务、教育就业、无障碍建设等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让广大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继续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以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为重点,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辅助器具适配等项目,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继续做好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鼓励和引导残疾人自主择业、创业,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深入开展重度残疾人无障碍家庭改造,因户施策、有序推进,切实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广泛开展助残政策宣传,让更多的群众了解相关政策、条件、标准、程序,确保惠残政策残疾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观念,积极营造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和理解、帮助、尊重、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社会环境,让残疾群众生活的更有保障、更有品质、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