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莉
有人说过:“孤独,是生命的一个驿站。超越孤独,便会踏上遥遥的征途。”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孤独相当迷人。寂静的夜晚,独自躺在床头,适合看看中篇小说,走进一个广袤无垠的世界,一直走一直走,走不到尽头,却走得兴致盎然。
昨晚,灯下看了韩松落的中篇小说集《晚春情话》,挺享受的一个晚上。整个集子探讨的话题挺深刻的,我觉得可以概括为孤独。
最后一篇的名字就叫《孤独猎手》,形象的隐喻挺抓人,故事构思也奇巧。文章大意是:一个孤独的女人疯狂地给陌生人打电话,而有一个男人接纳了她,互诉衷肠,却始终保持着神秘的距离。他愿意把她从陌生变为熟悉,但他知道,不久新的孤独又将来临。
怎么样?是不是有一种哲学意味,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人总是生活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有一条起落的曲线。想要从他人身上获取温暖,有时候又厌倦这种索取的堕落,从新奇的满足到燃烧过后面对灰烬的失望,从高潮到低谷的反复轮回。痛吗?麻木吗?能摆脱吗?这就是生活。
这是文中的某处描写:“北极星非常非常明亮,炯炯的,严重地照临,不远处一座寺庙的塔像,一具幽暗的火焰,在大地上投下沉默的暗影。”当时的女人正在述说一种暴力和痛苦,这些景象与她的感受严密吻合。
正如评论家张莉评价的那样:“韩松落的文字挟带着远方、旷野和凛冽的风,有奇幻气息,也有深切的现实感。”
第一篇的名字比较含蓄,叫《鱼缸与霞光》。主角是一个离家出走的男人,在霞光中的身影,像个传染病病原体,折磨着几个人。他们总听到别人家鱼缸边传来的异响,总梦到那个消失的男人,不得不为之抑郁发疯。
结局是大家又恢复了正常。也是,每个人都渴望离家出走,得到自由。谁不想去看看大千世界呢?
作者写道:“无数人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地,或者平静地、坚韧地行走着,他们不顾一切地行走着,戳破一幕又一幕风景的幻景,风景的肥皂泡,让它们破碎,直到自己成为别人的景色。”
我挺赞赏这种行走的姿势,这是一种生命蓬勃的象征,一种挑战陌生的力量。为什么不呢?徐霞客的冒险精神应当延续。
《晚春情话》描述的是一个母亲的孤独。她的儿子一林在七岁被拐卖,三十多岁依据故乡的白塔又找回了家。开头笔触一直平静,无悲无喜,这是作者的巧妙之处。母子见面,接着,专门了却一林儿时就想看白塔的心愿。
重中之重是结尾,情感大爆发。用大量篇幅写了母亲多年来对儿子的呓语或者叫情话,让人读来心酸。
喃喃自语,一直说,你叫什么,你的蒲家营有什么,三月四月五月有什么景色,我梦见你什么,你在干什么……说出了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全部的思念与疼痛,这是全篇浓墨重彩的一笔,饱蘸着深情。
整本书擅长煽情,又有隐忍与克制,题材有深切的现实感,引起每个孤独灵魂深深的震颤。我读出一种旋律感,走进又迷失;自由而迷人的感觉,仿佛迢遥的远方,有某个沉默的影子挥之不去……孤独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