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三怼”-百家乐凯发k8

读书有“三怼”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4-03-21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王芸菲


在孩提时代,我便听闻了孟子的箴言“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的深意在于告诫我们在阅读时,应持一种分析的态度,辨证地去审视问题,不能盲目崇拜书本。然而,直到而立之年,我才真正感受到这一读书理念的深远意义。要深刻理解一部作品,需要有“三怼”,不可不知。


怼作者,谓之第一怼。


我们要敢于“怼作者”。这并非对作者的不敬,而是一种积极的批判精神。记得年少时翻阅《红楼梦》,心中常盘旋着疑问:曹雪芹为什么不让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开花结果?当我阅读《1984》时,乔治·奥威尔描绘了一个全面监控的社会,连人的思想、行为都被严格控制。我不禁想,这样的全面监控真的可能实现吗?初读《喜:一个秦吏和他的世界》时,我被其学术性所困扰,疑惑作者鲁西奇究竟是为哪类读者撰写此书?后来了解到,作为历史学博士及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的鲁西奇,长期致力于历史地理与古代史的研究,学术风格便是他的笔触特色。


通过“怼作者”,跟作者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探讨。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还能对书中的观点、主题或者写作风格进行批判性思考。


怼自己,谓之第二怼。


我们需要“怼自己”。在阅读《活着》这部扣人心弦的小说时,主人公福贵的悲惨遭遇撕扯着我们的灵魂,促使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人类简史》中哈拉瑞提出的大胆观点,比如,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错误,挑战了我的认知。我开始自问,这些观点是否真的与我的生活经验相符?卡内曼在《思考快与慢》中介绍的双系统理论,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认知偏见。


通过“怼自己”,我们能够审视自己的观点和偏见,拓宽思维,提高思辨能力,更好地认识自我。


怼时代,谓之第三怼。


最后,我们也要敢于“怼时代”。读书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过程,也是对不同时代现象的思考和批判。《1984》中对“性”的描写,反映了那个时代对言语自由的渴望,而《飘》则让我对南北战争时期的家庭观念和女性地位产生愤慨,思考作品中所描绘的社会问题在当今是否依然存在,以及作者是否对这些问题持有特定的立场,并试图从中找到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警示。共情那个时代之苦难的同时,也感慨我们何其有幸生于这样的四海升平。


读书有“三怼”,是一种有益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通过怼作者、怼自己和怼时代,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一本书的内涵和意义。


编辑: 王芸菲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