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微山湖畔,巍峨的龙泉塔下,来到墨子、鲁班、奚仲等先贤的故乡,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庆祝百年名校滕州一中建校110年华诞。
1913年,滕州一中在艰难时势中创立,经过110年风雨兼程和接近两个甲子的薪火相传,到今天,她已成为山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名校,巍然屹立于齐鲁大地最南端,既历史悠久,又生机勃勃。
在这里,我首先向母校滕州一中建校110年华诞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学校建设和发展付出辛劳的各位领导、各位师长、各位校友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王学典教授在滕州一中建校110年庆祝大会上发言
滕州一中改变了我的命运
滕州一中是我的福地,一中的老师是我一生中的贵人。1979年5月1日,我来到一中读书,7月7日参加高考,可以说,就是这一段非常短暂的岁月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我来自滕州南沙河镇的一个小村庄,刚来一中时,并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反而是一个考试成绩倒数第一的差生。但在老师们的严厉督导和悉心点拨下,我发奋图强,迅速迎头赶上,并最终考取了山东大学历史系,奠定了我一生的发展基础。如果说我今天算得上略有所成的话,无疑是在一中的求学阶段为我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扎实的知识,更是被一中优良踏实的风气所熏染,养成了刻苦坚韧的品质,豁达慷慨的性格,树立了“治国平天下”和“为往圣继绝学”的理想。
我读大学后,我的两个弟弟也先后进入一中学习,并相继考取了山东大学、北京大学。感谢一中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优质平台,感谢一中改变了我们整个家庭的命运!
我们家的情况,在滕州一中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不是个例,百年老校至今已培养出九万多名优秀毕业生,有的家庭前后有三四代人在一中就读,他们都会和我一样永远感念一中、铭记一中!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今天,在滕州一中隆重庆祝建校110年的庄严时刻,我谨以一名老校友的身份,向母校,向各位指导和培养我们的师长,向所有曾经帮助我们改变命运的人,致以最真挚的谢忱!
滕州文化、一中文化是我前行的动力和不竭的思想源泉
长期以来,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念:只有文化是不朽的,唯有思想可以穿越古今,其余如经济、政治、建筑都带有暂时的性质。如果说秦始皇用枪杆子统一了中国的版图和制度,那么孔夫子则用笔杆子统一了中国的思想与文化,使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凝聚不散。而滕州作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作为科圣墨子之故里,奚仲、鲁班之故乡,恰恰特别重视文化重视文教,千百年来代有人出。
我本人就是被滕州文化所塑造。印象较深的一件事是:1964年全国话剧汇演,当时有一个著名的话剧《白杨树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作者正是滕州一中1957届校友张晶先生。受《白杨树下》的感染,我少年时产生了一个强烈愿望,将来有机会也要做像张晶先生这样的作家。而滕州一中的优秀校友和教职工中,像张晶先生这样的作家、学者还有很多,如王牧天先生、王裕安先生等等,就是这些先贤在鼓舞着我前行,一直走到今天。
我虽然离开了滕州,但是每年都会回滕州、回老家,接受家乡文化的教育。回顾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滕州的文化、名人、父老乡亲给我的教育、熏陶非常深刻,我对滕州这块土地怀有非常深的感情。大家知道,我是一名研究历史、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马上我就要从教40年了,在我做研究同时也是从教的这四十年里,我不断从滕州文化、一中文化中汲取营养,家乡和母校既是我前行的动力,也是我思考的源泉。
近年来,墨子研究得到了滕州当地的重视,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而作为薛滕文化优秀代表和集中体现的一中文化却没有进行足够的挖掘。我在此建议,滕州文教部门应该像重视墨子研究一样,重视对一中校史、一中文化的研究。若能如此,滕州区域思想文化史研究定会注入新的活力,迎来新的局面,滕州一中也必将为滕州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滕州文化、山东文化、中国文化结出更多甘美的果实。
少年强则国强,高中强则少年强
借今天这样一个宝贵机会,我也想跟在读的学弟学妹们说几句话。同学们,请相信一位老学长的切身感受,你们正处在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也是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刻。你们就像毛主席诗句里说的,正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是一个人脱离懵懂的童年、少年岁月,进入特殊人生阶段的时刻,也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强的时段。这是人的一生当中创造力、感受力、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最为丰富和旺盛的时期,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成形的时期。
在高中的三年当中,一个少年长大成人,变成年富力强的青年,而能否成为一位有思想、有抱负、有能力的有用之才,则全看个人的选择和努力。假如一个少年渴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高中阶段无疑是一个最为重大的机会。每一个进入高中就读的学子都应珍视这一宝贵的机会,发愤图强,自我苦斗,做一个敢于逆天改命的勇士!
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高中毕业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一个十七岁的青年,竟有为全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决心,这是怎样的胸襟!青年学子,应当意气风发,应当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应当像青年马克思,以及人类历史上无数像马克思一样在高中时期就立下鸿鹄之志的先贤一样,有大关怀、大抱负、大志向、大目标、大境界、大格局、大视野。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产生大动力,才能足以支撑你走向远方,实现梦想。
高中教育对人的塑造是如此之强烈,一位学子在高中时期形成的学习习惯、性格品行、能力格局往往一生都难以改变,这也就意味着,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的作用与意义之重大。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一句名言:“少年强则国强”,而我补充一句,只有高中强才能少年强。好的学校、好的老师,能改变一个学子一生的命运。教育事业,肩负着为家乡、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优秀后继人才的重担,承载着为家乡、为国家、为民族开辟未来的历史责任。为此,我以一名一中老校友的身份,恳请滕州市的各级领导、海内外社会各界校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贫富,关注教育事业,支持一中办学,共同为一中的发展各尽心力。
一百多年来,滕州一中为国家培养了近十万人才大军,这十万一中毕业生,带着一中性格、一中品质走向各行各业,引领着时代风气,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滕州一中,用110年辉煌的办学业绩,证明了自己无愧于国家、人民和滕州父老的重托。
今天,母校滕州一中迎来她110岁的生日。在这值得铭记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祝愿滕州一中继往开来,谋新篇,开新局,创造新的历史,再铸新的辉煌,重振“江北第一中学”的雄风!
谢谢大家!
(王学典,滕州一中1979届校友,第十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讲席教授,《文史哲》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