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辛街道办事处幼教中心 王艳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鲁班的故事也深受孩子们喜爱。鲁班的传说在各个民族中广为流传,这些故事正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写照。在给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进行大胆想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这些故事成为培养幼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
讲好各民族的鲁班故事,要善于引孩子入“境”。应根据故事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具进行引导。比如,白族传说鲁班和白族工匠一起发明了锯子。比如,水族鲁班造鱼的故事,传说鲁班是汉人的一位仙师,常常从北方骑着木马飞到水族聚居的地区,帮人们建房子。水族的祖先很感激,也很尊重鲁班,总是拿出最好的酒和鱼款待他。有的水族人为了打鱼翻山越岭,甚至伤了脚。为了报答水族人的恩情,鲁班就用杉树制出了大小不等的木鱼。这些木鱼活灵活现,抛入江中就成了各种各样的鱼,水族人从此再也不用翻山越岭打鱼了。再比如,布依族《人造房子的来历》中讲,鲁班是接受了布依族始祖盘古王的命令,帮助他们建造房屋,使布依族从此免受风吹雨打之苦。根据每个故事各自的内容和特点,准备锯子、木马、木鱼、房子模型等,能够使幼儿入情入境,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故事的内容。
启发提问,激发想象力。鲁班传说已经融入各民族的日常生活,甚至进入信仰和神话叙事体系。在讲故事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通过不间断地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不断进行多角度思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如给幼儿讲《水族鲁班造鱼》的故事后,请幼儿想一想:“鲁班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水族的祖先那么敬重他?为什么鲁班要造鱼?”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使幼儿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把孩子带入故事,引导孩子不仅听懂内容,而且能引导孩子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语言描述,用兴趣探寻,用心灵感受。
表演故事可以加深幼儿的认识。很多民族在建房时都会举行祭祀鲁班仪式,比如侗族在建房时要举行开财门仪式,由造门的木匠扮成鲁班仙师,来踩门的福人扮成财神,一问一答完成仪式。比如云南楚雄地区的彝族工匠,会将写有鲁班名字的神牌,插入盛满米的斗中,举行祭祀。在云南,还有着一个以鲁班命名的传统节日。在讲述这些故事时,可以组织幼儿编排一些情景剧,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参与表演,增进幼儿对民族团结与友谊的认识。
参与体验也易于启迪幼儿的思维。传说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儿子忙碌了一夜,终于拆开了。这种玩具后人称作鲁班锁。鲁班锁运用卯榫结构,以三维的拼插器具,将内部凹凸部分啮合,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牢固紧合,就像一张纸对折一下就能够立得起来,展现了一种看似简单,却凝结着不平凡的智慧。在讲《鲁班教子》故事时,可以进行拆解鲁班锁的游戏,在有趣的体验中,使孩子不仅启迪了智慧、开发了智力,更在润物细无声中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同。
可以说,鲁班这个中华文化符号是各民族共同塑造、共同丰富、共同享有的,它体现了自古以来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沉淀了各族人民共同的文化记忆。把鲁班与各族人民友好交往的民族团结故事、民族团结知识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给幼儿,让幼儿在趣味性的基础上学到真知,在孩子心中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