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年前的故乡秋色-百家乐凯发k8

五十多年前的故乡秋色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3-09-13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杨建东


一种气味、一首歌曲、一个时令,都能突然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仰望蓝天白云,俯视秋风拂草,我就忆起故乡的秋色。


1969年学校放秋假,姐领我回大坞袁村看奶奶,村外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特殊的香气,那是即将收割的红麻散发的香味。那时农村是集体生产制,太阳一露脸,社员们扛着农具聚集在大街上等着队长派活,我和叔伯弟跟着大人掰棒子、刨落生,见大个头的落生就偷偷往衣兜里装,带回去给奶奶吃。大人们看见也不吱声,大伙的身上都流着一个祖先的血,再说我是外地来的小孩,偷二斤三斤落生大人也装着看不见。掰棒子不是好活,又热又累,奶奶心疼孙子,不叫我下地。


我跟着一群孩子下河洗澡,村南的大沙河又清又浅,光溜溜地躺在沙滩上,秋风拂身,凉爽极了。卧看蓝天浮云,大雁南飞,北山绵延,心里真舒坦,在城里哪能享受这样的人间乐趣?秋天的庄稼味、土味、草味、水味、风味、雨味确实与夏天不一样。夜里,乡亲们都舍不得点油灯,聚到村西的石桥上聊天,云山雾罩,牛鬼蛇神,无所不聊。河里的明月比天上的月亮还亮,大伙的笑声震得水中月一颤一颤的,月上中天,人们陆续回家,曲终人散,只剩“长沟流月去无声”。


我的记忆像石碑,历史老人用刀子把故乡的“三秋”、小孩下河、大队分粮以及原野上的秋阳、秋风、秋水、秋味精细地刻在石碑上,54年的春风秋雨也未把石碑上的图案风化风蚀。如今回到故乡,蓝天白云没变,秋风没变,庄稼的气味没变,遥望村北的群山,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村貌变了,确实是新农村建设的新容貌,街上有许多政府投资的惠民设施。我感觉最大的变化是人,54年前上工时满街筒子的扛着农具准备一起下坡的人、吃饭时人们端着碗蹲在街上边吃边聊、夜里聚在桥上谈鬼拉狐的情景永远找不到了。年轻人外出了,老人跟去看孙子,大门上锁,土地暂租,更让我嗟叹的是旧时小友皆是白霜盖头的老翁,好几个已无可奈何地走在黄泉路上。


春去秋来,日升月落,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的村子由历史的车轮载着向繁荣富裕的路上奔驰,农业现代化的神奇代替人工稼穑,因此有许多人外出务工,50年前的人众热闹的气氛也被带走了,给村子留下无可奈何的清静。说不清什么原因,我对故乡的秋天回忆一直停留在少年时见到的秋景,可能是那时“农业学大寨”的冲天干劲、劳动热情鼓舞着农村热热闹闹忙“三秋”的场景烙在我脑海里50多年没降温、没冷却。也好,50多年前故乡忙秋的场景就像一幅老照片,我拿这幅老照片与今天的故乡秋景来个新旧对比,只是,秋的气味永远不变,秋风中的天籁之音永远不变。


编辑: 杨建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
网站地图